熊芳:领导干部要“少点套路”
浔阳区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日期:2017-07-29【浏览次数:: 】
现实中,一些贪官有“诚信”、讲“义气”的名声。因为他们腐败讲“套路”,比如收钱办事,办不成事退钱;对熟人请托的事能办尽量办,能不收好处的尽量不收。尽管如此,他们还是被套牢在自己的贪腐“套路”上。
笔者认为,作为领导干部,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或是做官,都要做到“少一点套路,多一点真诚”。
不能“搞圈子设套”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:“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!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,错误就从这里犯起。”翻看历史,如唐朝的牛李党争、北宋的新旧党争、明末的东林党争等,“小圈子”之害已有前车之鉴。“小圈子”的存在,或以地域为纽带,或以权力为核心,但不管给自己披上多么漂亮的外衣,其本质上都是公权和私权的地下联盟,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重要“污染源”。所以,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从各种各样的“小圈子”里走出来,千万不要打着“缘分”“感恩”“乡情”的晃子,搞门客、门宦、门附那一套,拉起同学、老乡、老部下、老同事搞“小圈子”,才能使枝枝蔓蔓的关系网和形形色色的掮客没有市场。否则,就会在“小圈子”中从私交网变成利益网,最终在“小圈子”中滚出正常的人生轨道,走向堕落腐败。
不能“广社交被套”。古人云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;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关系,接触的人很多,主动结交攀附的也大有人在,如果不加斟辨,什么人员都来往,什么场合都参加,在称兄道弟之间、嘘寒问暖之际,很容易被人利用、受人左右,甚至会栽倒在他们的陷阱里。近年来被查处的一系列腐败案件反复证明: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“社交圈”如果不纯洁,出问题在所必然。而且每当有贪官“东窗事发”,咬得最致命、揭发最坚决的,恰恰是那些所谓的朋友。所以,领导干部社交圈子不是越大越好,必须厘清社交圈的边界,不交不三不四的人,不做不明不白的事,不去不干不净的场所,不给那些“感情投资”“公关勾兑”的人以机会。如果交友过杂过滥,势必会因一些“朋友”所累,会被一些“交情”所绊。
不能“走形式假套”。《周易·乾》道“大哉乾乎,刚健中正,纯粹精也”。“纯粹”说到底就是要少点套路,少点假惺惺,少点形式主义。从现实来看,如果说假窗户、遮羞墙,是掩耳盗铃的应付工程;那么,荒山刷漆、水田种树,更是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。这种认认真真搞形式、扎扎实实走过场,可谓是真套路、假把式,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还暴露出了脱离实际、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。看似糊弄上级,本质上糊弄的还是群众,还是各级官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,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本份。当前,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,发展要用民生获得感说话,改革要用群众满意度说话。比如,在精准脱贫中必须向“打扮贫困村”“修饰脱贫户”的现象说不,向“数字脱贫”“虚假脱贫”的现象说不,谁敢动群众的奶酪就要砸他的饭碗。
不能“无规矩乱套”。一个人内心有没有遵循、做事讲不讲法度、做人有没有原则,决定着人生的走向和事业的成败。现实中,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违纪犯罪的深渊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懂规矩、不守规矩,把自己当成“江湖老大”“带头大哥”,我行我素,为所欲为。客观地讲,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轻视淡视规矩的现象仍然存在,有的把规矩挂在嘴边,全凭个人感情办事;有的对规矩采取实用主义,有用的则执行、不利的则弃之;有的“规矩对人不对己”,只拿手电筒照别人;有的觉得“自己的言行就是规矩”,等等这些,必须坚决抵制。作为领导干部,千万不能视制度为“无物”、视程序为“儿戏”,在工作和生活中,必须时刻绷紧党规党纪这根弦,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,按政策法规办事,在心中时刻亮起一盏党规法纪的“红绿灯”,明白哪些事不能做,哪些话不能说,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